期刊简介

               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41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6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300.00

杂志荣誉 获省一级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416
  • 国内刊号:43-146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省一级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研究认为主要与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元醇代谢途径异常、蛋白非酶糖化和大分子糖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细胞因子的异常及基因多态性、细胞凋亡、脂代谢紊乱、钙分布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对于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薇;黄安兰 刊期: 2008- 04

  • 肾移植受者术后生育问题

    肾移植受者术后生育一直是移植界和生殖界专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目前文献重点对生育时机的选择、生育对移植肾以及免疫抑制剂对生育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金丽明;许龙根;郑树森 刊期: 2008- 04

  • 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的足细胞损伤

    肾小球足细胞既是免疫介导,也是非免疫介导损伤耙点,足细胞的损伤是导致大量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的关键,机制十分复杂.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在介导足细胞凋亡、脱落及功能异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向少伟;王小琴 刊期: 2008- 04

  • AGE-RAGE系统及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形成及发展的两大主要机制是:晚期糖基化及氧化应激.晚期糖基化受体(RAGE)与AGEs作用可激活多种信号转导级联及下传通路,其中包括活性氧族(ROS)的产生.当活性氧族产物与抗氧化剂作用失衡时就产生了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姚美芬;沈建国 刊期: 2008- 04

  • 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机制研究进展

    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在临床非常常见,目前研究认为其主要与肾脏水钠潴留及外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两者综合作用相关,本文拟就目前这两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鹏;牛建英 刊期: 2008- 04

  •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少见而凶险疾病,随着对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步提高,治疗上除了目前广泛采用的血浆置换,近年来的热点还关注于靶目标的治疗如研制防止志贺菌毒素攻击靶器官的新制剂、志贺菌毒素中和抗体、疫苗、补体抑制剂等,以及有争议的抗生素、肾移植的应用.本文就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治疗新进展研究中的关键与热点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娟;李荣山;乔晞 刊期: 2008- 04

  • 足细胞和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精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而探讨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足细胞受损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而近年来足细胞成为糖尿病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探讨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将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戴艳;于青 刊期: 2008- 04

  • 血浆置换与肾移植

    血浆置换疗法广泛应用于肾移植术前术后治疗,但非病因治疗,须配合免疫抑制剂以及HLA配型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及长远的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作者:周莉;刘乃波 刊期: 2008- 04

  • 树突状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遗传性复杂性自身免疫疾病,表现出树突状细胞(DEs)、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异常.DCs是免疫反应和免疫耐受的调控者,骨髓树突状细胞和淋巴树突状细胞的异常能够通过一系列机制和促炎途径打破免疫耐受,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在其他因素如病原体感染的作用妹下,自身免疫反应又能得以维持和放大,不断地引起机体的免疫损伤,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

    作者:张艳亮;涂植光;戴勇 刊期: 2008- 04

  • 整合素连接激酶与肾脏疾病新进展

    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周期、基质积聚、胚胎发生、纤维化疾病、肿瘤发生进展中都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ILK与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作者:李莉;白云凯 刊期: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