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41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6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300.00

杂志荣誉 获省一级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416
  • 国内刊号:43-146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获省一级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5年第1期文章
  • 脂质代谢异常与慢性肾小球损伤

    慢性肾脏疾病可以导致脂质代谢异常,而脂质代谢异常也可导致慢性肾小球损伤.本文从慢性肾脏疾病时脂质代谢异常及其机制、高脂血症引起肾小球固有细胞损伤及其机制、LP(a)与肾小球损伤等三方面综述了脂质代谢异常与慢性肾小球损伤的关系.......

    作者:邓声京;梁东;刘华锋 刊期: 2005- 01

  • 肾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中基因表达的研究

    移植肾急性排斥是同种异体肾脏移植主要的临床问题,是慢性移植肾失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病理检查来诊断急性排斥、预测慢性排斥的发生不是很敏感,也不是很可靠.目前,人们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研究试验动物移植物和临床病理组织标本中与排斥有关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来筛选标志性基因,有望对肾移植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并预测其发生,进而为阐明移植物排斥的机理以及基因治疗指明方......

    作者:王康;戴勇 刊期: 2005- 01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中的应用

    近年来局部枸橼酸抗凝逐渐成为高危出血病人血液净化首选的抗凝方法之一,但它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中的具体应用方案差异很大.本文对各种局部枸橼酸抗凝的具体方案、抗凝效果及其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傅晓;刘慎微;刘晓城 刊期: 2005- 01

  •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表明,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其主要机制有: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分化作用;主要效应细胞的激活;局部缺血、缺氧.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琨;刘伏友;刘映红 刊期: 2005- 01

  • 肾脏疾病的基因治疗

    对大部分肾脏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本的治疗方法,近十几年来基因治疗临床研究在治疗某些肾脏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本文集中讨论了Alport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纤维化及肾移植等肾脏疾病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穆立芹;李明明 刊期: 2005- 01

  • 口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口服耐受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重要方法.口服抗原诱导耐受的主要机制是主动抑制、克隆无能与失活、旁路抑制.口服耐受已经用于胶原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I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研究.......

    作者:解德琼;甘华;杜小刚 刊期: 2005- 01

  • 内皮素与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涉及到许多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内皮素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内皮素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王希倩;傅淑霞 刊期: 2005- 01

  • 细胞因子、T细胞和增殖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阐述了一些细胞因子在增殖性肾炎发病及引导和影响T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在增殖性肾炎实验中,细胞因子在决定Th表型及T细胞激活的损伤效应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细胞因子还可通过调节T细胞应答限制损伤,包括调节性T细胞与残余肾细胞、白细胞及肾纤维化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尽管细胞因子基础疗法已用于其他疾病的临床,用于免疫性肾损伤之前,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

    作者:戴勇;孙文学;邱长宝 刊期: 2005- 01

  • 阻断协同刺激信号转导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表明,两条主要的协同刺激信号转导途径:CD28、CTLA-4/B7、CD40/CD40L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阻断协同刺激信号转导治疗狼疮性肾炎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可能为临床治疗狼疮性肾炎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周文祥;刘晓城 刊期: 2005- 01